CRISPR-Cas9技術在L-精氨酸高產菌株構建中的應用
發表時間:2025-07-24CRISPR-Cas9技術憑借其精準、高效的基因編輯能力,在L-精氨酸高產菌株構建中展現出顯著優勢,通過靶向改造微生物的代謝通路、調控基因表達及解除反饋抑制等方式,大幅提升它的合成效率,具體應用如下:
一、增強 L -精氨酸合成的關鍵通路基因表達
L-精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徑涉及多個關鍵酶,如谷氨酸激酶(proB)、谷氨酸-5-半醛脫氫酶(proA)、鳥氨酸氨甲酰轉移酶(argF/argI)等。CRISPR-Cas9可通過以下方式強化該通路:
激活關鍵基因啟動子:利用CRISPR激活系統(如dCas9結合激活因子)靶向修飾關鍵酶基因的啟動子區域,提高其轉錄效率。例如,在大腸桿菌或谷氨酸棒桿菌中,針對argC(編碼 N -乙酰谷氨酸激酶)、argG(編碼精氨琥珀酸合成酶)等基因的啟動子進行編輯,增強其表達水平,從而推動代謝流向 L -精氨酸合成方向傾斜。
拷貝數擴增:通過CRISPR-Cas9介導的同源重組,將L-精氨酸合成相關的基因簇(如 arg 操縱子)整合到菌株的染色體多拷貝位點或質粒中,增加基因劑量,提升酶的合成量,加速前體物質向產物的轉化。
二、敲除或弱化競爭通路與分解代謝基因
微生物代謝網絡中,與L-精氨酸合成相關的競爭通路(如脯氨酸、谷氨酸等其他氨基酸的合成途徑)會消耗共同前體(如谷氨酸),而它的分解代謝基因(如 argE 編碼的乙酰鳥氨酸酶)則會降解產物,降低積累量。CRISPR-Cas9可精準敲除或弱化這些基因:
阻斷競爭通路:例如,敲除脯氨酸合成關鍵基因proB,減少谷氨酸向脯氨酸的分流,使更多前體用于L-精氨酸合成;在谷氨酸棒桿菌中,敲除丙氨酸轉氨酶基因alaT,降低丙氨酸對谷氨酸的消耗,提升它的前體供應。
抑制分解代謝:敲除或沉默argR(編碼L-精氨酸阻遏蛋白)可解除其對arg操縱子的抑制,同時敲除argD(編碼乙酰鳥氨酸轉氨酶)等分解相關基因,減少它的降解,促進產物積累。
三、解除反饋抑制與調控系統
L - 精氨酸合成過程中,關鍵酶常受終產物的反饋抑制,例如谷氨酸激酶(proB編碼)會被L-精氨酸或脯氨酸抑制,限制合成效率。CRISPR-Cas9可通過定點突變改造這些酶的編碼基因,消除反饋抑制:
定點突變關鍵酶基因:針對proB基因中與反饋抑制相關的氨基酸位點進行編輯(如將大腸桿菌proB基因的第143位甘氨酸突變為天冬氨酸),使突變后的谷氨酸激酶不再受L-精氨酸抑制,持續催化反應進行。
改造調控蛋白:敲除或突變L-精氨酸的全局調控基因(如某些轉錄抑制因子基因),解除其對合成通路的負調控,確保關鍵基因持續表達。
四、優化菌株的生長與代謝適應性
高產菌株需在積累大量L-精氨酸的同時保持良好的生長狀態,CRISPR-Cas9可通過改造細胞膜轉運蛋白基因或應激相關基因,提升菌株的耐受性和物質轉運效率:
增強產物外排:編輯L-精氨酸轉運蛋白基因(如 argT),增強其外排功能,減少胞內產物積累對細胞的毒性,同時避免反饋抑制的激活。
提升環境適應性:敲除或修飾與氧化應激、滲透壓應激相關的負調控基因,增強菌株在高密度發酵環境下的存活能力,確保代謝效率穩定。
通過上述多維度的基因編輯策略,CRISPR-Cas9 技術可精準重塑微生物的代謝網絡,顯著提高L-精氨酸的合成效率,為工業化高產菌株的構建提供了高效、可控的技術手段,目前已在大腸桿菌、谷氨酸棒桿菌、釀酒酵母等菌株中實現了L-精氨酸產量的大幅提升。
本文來源:西安浩天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官網http://www.axgmn.cn/